2025年3月15日下午,由郑州市技术市场协会主办的“科技赋能,郑在行动——Deepseek实战AI应用落地企业AI通识课”在郑州圆满举办。省内30余家企业高管汇聚一堂,共同探寻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此次活动不仅是协会在AI领域的关键突破,更如同一位“科技红娘”,架起了政府服务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科技创新金桥”,有力推动了技术与产业的精准对接。
本次课程以“让AI工具真正为企业所用”为核心目标,精心构建了“理论 - 场景 - 生态”三位一体的赋能体系,为企业提供了从思维革新到实践落地的全方位支持。
在思维升级环节,课程从人工智能技术演进史入手,深入剖析Deepseek的核心算法突破与底层思维模型。主讲专家强调:“AI不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企业战略重构的有力杠杆。借助AI思维模型,企业能够精准识别业务链中的‘可量化突破点’,进而实现降本增效与模式创新。”
课程还详细阐述了四层应用路径,从基础到战略逐步深入。基础层(AI 1.0)聚焦智能文档处理、营销文案生成等办公场景,助力企业实现日常运营智能化;场景层(AI 2.0)通过农业病虫害图像识别(准确率达92%)、工业质检算法优化(良品率提升15%)等案例,展示了AI在跨行业场景中的强大适配性;生态层(AI 3.0)为企业搭建专属AI数字人助手,实现24小时智能客服与决策支持,显著提升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战略层(AI 4.0)则设计AI驱动的商业模式,如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动态定价系统,帮助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此外,现场还进行了新媒体融合创新演示,Deepseek仅用3分钟即可生成爆款短视频脚本,智能优化电商客服应答模型使响应速度提升70%。同时,课程深入探讨了AI伦理风险管控机制,为企业构建起“技术 + 道德”的双重护城河,确保AI应用的合规性与可持续性。
参会企业代表用实际数据证明了培训的显著成效。技术总监表示,课程提供的定制场景教程成功解决了供应链预测模型搭建难题,预计年仓储成本将大幅降低;数字化负责人透露,通过现场搭建的AI智能体,新品研发需求分析效率显著提升,研发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3.5个月;民营制造业代表呼吁针对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河南优势产业开设专题工作坊,进一步深化AI与生产流程的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为了给AI技术的深度应用提供长效支持,郑州市技术市场协会精心筹划了三大行动计划。企业AI诊断计划将联合人工智能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成熟度评估与转型路线图,助力AI应用精准落地;场景共创实验室将开放Deepseek API接口,首批聚焦农业智能灌溉、物流路径优化等河南特色场景,推动本地化创新;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则探索在2025年培育AI经理人,建成技术转移人才库,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作为创新生态构建的关键环节,协会将于3月20日正式启动“2025高技术经理人专项培训”。该培训旨在培养一批具备技术评估、商业谈判与资源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亮点十足,包括解析华为5G专利池构建经验、模拟技术定价模型(如收益分成法)的专利布局实战;对标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设计“科研机构 + 中小企业”联合实验室机制的国际经验本土化;以及使用Deepseek工具模拟技术商业化全流程,涵盖风险投资对接到商业化落地的AI转化沙盘推演。
此次培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持证技术经理人网络,有望助力郑州技术合同成交额在2025年突破千亿元,较2024年增长61%,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与会主讲专家指出,郑州正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差异化路径——以AI工具为切入点,采用“龙头企业示范 + 中小企业跟进”的梯度赋能模式,有效避免了“重研发轻应用”的常见问题。其独创的《AI商业算法》方法论,已在中粮可口可乐智能供应链、思念食品新品研发等项目中得到验证,为产学研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郑州模式”。
从AI通识课到技术经理人培训,郑州市技术市场协会以“双轮驱动”策略加速企业科技创新生态构建,积极为省市科技创新贡献力量,助力我省市迈向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