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 正文

我会会长携专家同赴中国技术市场协会 汇报三农金桥奖承办和国际论坛筹备工作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04-19 阅读次数:77

 2023年4月17日,郑州市技术市场协会(河南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会长黄涛(兼)、河南省现代农业与未来食品研究会会长黄继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河南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河南省小麦生物加工与营养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原食品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中原食品实验室河南大学分中心主任),赴北京到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向会长陶元兴(原科技部离退休干部局局长)、常务副会长杨素荣(原科技部人事司原副巡视员)、副会长武毅(原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书记)和秘书长许爱东汇报了郑州计划承办三农金桥奖筹备工作的进展。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以下简称三农金桥奖)是对在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项目进行鼓励和表彰的重要活动。历届颁奖大会都取得圆满成功,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广泛社会影响力。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我省政府各级部门对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度重视,一直围绕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种子资源培养、食品精加工与食品安全,以及规划建设“中原农谷”等,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作为省会城市郑州,集全省资源于一市,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郑州市不断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导向,坚持抓重点求突破、抓创新促转型,为打造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为打造河南现代农业与未来食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领导班子对我们积极申请承办“第四届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颁奖大会”给予了肯定,黄继红教授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有关农业食品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领导表示成果项目推介,引进投资机构尽全力支持,下一步一定会在郑州市技术市场协会运营发展,向全国推广我们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及知识产权运营的经验。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第四届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颁奖大会暨未来食品峰会”今年秋季即将郑州举办,峰会将会展示最新涉农科技成果、将会有中外农业科技专家共话现代农业服务未来,共商农业高质量发展大计真诚希望全国各地的农业研发机构、涉农科技创新基金、高校农业专家、科技型农产品企业提前布局,深度参与这场全国性盛会,大家携手在农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资源,站在更的起始点上进行自主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水平,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创新发展。


专家介绍

  黄继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河南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河南省小麦生物加工与营养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原食品实验室副主任,首席科学家;中原食品实验室河南大学分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农产品生物转化加工技术体系构建及平台建设。先后主持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高技术引导项目“FM-00187谷氨酸高产酸菌种选育”,小麦绿色制造2025,承担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等20多项;获省火炬计划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发表论文150多篇,申请专利110项,专著7部;荣获国家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帼建功标兵、河南省优秀专家等各类荣誉24项。先后设计并建设了氨基酸发酵、酶制剂发酵、生物活性肽、植物源功能蛋白、噻吩璜隆等生产线20多条。


  已完成的科研项目:黄继红教授在科研工作方面成绩突出,曾主持完成国家“十五” 重大专项(2001BA501A04、2001BA501A04B)、国家863项目(2003AA001029)、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02CJ-13-01-39)、国家级星火计划(2005EA750024)、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B9-199),并主持完成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计划(31400868)、杰出青年科学基金(0312002600)、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152102410032)、郑州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141PGJHZ546)、广州市科技支撑项目(2009Z1-E511)等20多项项目。2014年被河南省科技厅评为“科技创新领军团队”(备案编号NO:B20141054)。
  标志性成果
 (1)培育了谷氨酸高产菌株FM00-187,延长了小麦产业化链条,打破了日本对谷氨酸生产菌种的长期垄断。釆用原生质体融合协同诱变等技术,创新性地运用了营养代谢调控机理,解决了产物反馈抑制难题,培育成功了谷氨酸高产菌株FM00-187。开发了细胞活性能评价谷氨酸转化率方法,构建了细胞活性能对营养的数学模型,发明了七叶灵沉默丙酮酸脱氢酶基因的技术,解决了转化率低、产酸率低等难题,使国内谷氨酸发酵平均产酸率(14.5%)和糖酸转化率(65%)分别提高到22%和72%。该菌种推广国内98%谷氨酸企业。



 (2)创新性运用物理与酶法耦合技术,实现了主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揭示了小麦直链淀粉双螺旋结构裂解规律,发现160℃解链拐点,阐明了短链直链淀粉的聚合机理,率先在国内通过控制裂解程度实现非水溶性抗性淀粉和水溶性抗性糊精的规模化生产;对副产物麦胚、谷朊粉及麸皮进行了高值化与功能化利用,开发了我国首款植物源免疫球蛋白、白蛋白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3)基于多组学构建了小麦高值化产品新功能发掘与评价体系,解析了功能作用机制,解决了从分子营养到疾病预防的科学问题。基于空间代谢组学,揭示了麦胚球蛋白抑制Aβ前体蛋白APP形成机制;基于机体差异基因表达,探明了麦胚发酵物(FWGM)干预机体肠道菌群损伤的修复和免疫调节机制;基于营养基因组学,明确了小麦抗性淀粉RS3、淀粉阻断剂(SB)改善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等过程,为特定人群的精准营养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DNA损伤疲劳模型,探明了小麦高F值低聚肽与线粒体mtDNA阈值关系机制。
 (4)开发了小麦精深加工全生命周期评价分析系统工业APP,创制了环保节能装备,实现了生产过程信息化和数字化,建立了国家级绿色化示范工厂。发明了ATP生物发光法致病菌检测系统;创制了环保节能装备39台(套),通过小麦精深加工全生命周期评价分析系统工业APP的开发,实现了生产过程信息化和数字化。建立了首个国家级小麦精深加工绿色智能化示范工厂。
该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7项,其他知识产权91项,制订国家/行业/团体标准22项,出版专著5部。成果不仅在国内推广且辐射到一带一路国家,近三年新增销售额138.9亿元。实现了小麦全价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河南省人民政府要闻动态:中原学者黄继红教授牵头承担,通过自主创新,率先形成了绿色产品制造体系,创造了国内小麦加工行业四个第一。


主办单位:郑州市技术市场协会 豫ICP备2023003267号 地址:郑州市工人路13号电话:0371-66118018 技术支持:郑州嫦娥软件有限公司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